问题 | 非给付型不当得利具体有哪些情形 |
释义 | 1、基于受益者的行为。主要指侵害他人权益而发生的不当得利。 2、基于受损者行为。这种不当得利以受损人为他人之物支出费用最为典型。 3、基于第三人行为。 4、基于法律规定。指在一定事实或行为发生时,法律不问当事人的意思,直接规定发生一定得利的效果。 5、基于事件。 一、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的区别有哪些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侵权行为是一种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因此侵权行为也可以称为一种侵害行为。侵权、不当得利都是债的发生方式,也就是说,都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债权。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四:1.一方获得利益;2.他方受有损失;3.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4.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侵害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有的学说认为还要包括手段的不法性,侵权人不一定因此而受有利益。不当得利事实的出现往往是受害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侵权行为法律事实的出现则是侵权人的过错造成的。不当得利只针对财产性利益;侵权行为则包括侵犯财产权和人身权,侵权之债的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不当得利之债的处理是返还不当得利。对侵权的处理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二、不当得利罪和侵占罪有哪些区别 不当得利罪与侵占罪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依据,或者事后失去法律依据,被确认为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当承担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占有遗忘物或者埋藏物的行为; 2、性质:不当得利属于民事责任;侵占罪属于刑事责任; 3、获得不当得利不是因为受益人针对受害人的违法行为;而是因为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因此,受益人与受害人形成债务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三、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呢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以虚假诉讼罪定罪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一)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措施的; (二)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 (三)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裁判文书、制作财产分配方案,或者立案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 (四)多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 (五)曾因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被采取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或者受过刑事追究的; (六)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