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第144条 |
释义 | 根据《民法典》第144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二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三是由于智力或精神健康原因无法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需要注意的是,醉酒导致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情况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不能以此为理由主张行为无效。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视为无效,没有任何例外。 法律分析 《民法典》第144条 所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 (1)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以及(3)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指因智力、精神健康原因所致;因醉酒导致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得以此为由主张行为无效。 需要注意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没有例外。 拓展延伸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保护与责任承担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因年幼、精神障碍等原因无法理解和承担法律后果的个体。法律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和责任承担有着明确规定。在保护方面,法律规定了监护人的责任,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益和利益。同时,法律规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代理人负有代表和维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权益的责任。在责任承担方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这种责任是有限的,主要由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代为承担。综上所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保护与责任承担是为了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和能力的限制。 结语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因年幼、精神障碍等原因无法理解和承担法律后果的个体。法律对其保护和责任承担有明确规定。监护人应履行职责,保障其权益和利益。法定代理人负有代表和维护其权益的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其需承担有限法律责任,由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代为承担。综上所述,保护与责任承担旨在确保其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考虑到其特殊情况和能力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 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第一百五十九条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