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确定一个人是否遭受了工伤? |
释义 | 工伤认定条件包括:1)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2)工作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工作受伤;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暴力等伤害;4)患职业病;5)因工外出期间受伤或失踪;6)上下班途中受车祸伤害;7)其他法律规定的工伤情形。 法律分析 认定工伤的条件: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工伤认定的关键要素及程序 工伤认定是指确定一个人是否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了工伤的过程。其关键要素包括事故的发生、劳动关系的存在、工作场所的合法性以及工作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工伤认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报案、调查取证、评估鉴定、认定结果通知和申诉复核等。在进行工伤认定时,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准确、公正的判断,确保受伤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同时,雇主也应提供必要的协助和配合,确保工伤认定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伤认定的准确性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工伤认定的条件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的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时受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因工受伤或事故下落不明、上下班途中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工伤情形。工伤认定是确定工作过程中是否发生工伤的过程,包括事故发生、劳动关系、工作场所合法性和因果关系等要素。准确公正的工伤认定程序包括报案、调查取证、评估鉴定、结果通知和申诉复核等步骤。确保工伤认定的准确性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