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果流产了能取保候审吗? |
释义 | 该法律规定了因流产而涉及犯罪时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并列举了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同时,也规定了在特定情况下,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正处于流产法定休息期内的妇女,法院可以变更逮捕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并在流产法定休息期结束后撤销或变更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决定,对需要逮捕并且符合逮捕条件的予以逮捕。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保护女性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案件在依法审理。 法律分析 如果因流产而涉及犯罪,是否可以取保候审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以下情况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 1.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的; 3.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的; 4.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由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刚流产的妇女不属于保外就医的法定条件。 但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已经被逮捕或者应当被逮捕的人犯是正处于流产法定休息期内的妇女,法院可以变更逮捕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2、在流产法定休息期结束后,法院应当撤销或变更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决定,对需要逮捕并且符合逮捕条件的予以逮捕。 二、什么情况下才能办理取保候审 侦查阶段:普通案件侦查是由公安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由检察院办理。一般来说,在侦查阶段办理取保候审是效率最高的。犯罪嫌疑人在被拘留之后,逮捕之前,如果有可能,犯罪嫌疑人自己或者其家属可以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即愿意交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保证随传随到,如违反法律规定,愿承担法律责任。逮捕之后,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委托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审查起诉阶段:也就是检察院审查起诉的阶段。检察院阶段也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一般会比较难。检察院对于证据充分的案件,会很快移送法院。证据不充分的案件,可以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除非一些个别的比较特殊的案件,可以在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取保候审。在检察院主持下达成和解的伤害案件,也可能在这个阶段办理取保候审。 审判阶段:也就是法院审判的阶段。法院判决之前都是可以取保候审的。证据不足的,超期羁押的,都有可能会在这个阶段办理取保候审。 总之,刑事案件的三个阶段都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但要针对案件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和措施。 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的阶段还有审判阶段,此时如果符合规定是可以办理取保受审的。同时要交纳相应的保证金,之后要有保证人,然后在案件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随叫随到,并且要配合警方的查证。有些条件特殊的在审查起诉的时候也可以办理。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取保候审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人身自由受到侵犯而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而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在母体中死亡或被人为终止妊娠的过程。根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与流产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妇女因妊娠、生育、哺乳等情形受治安管理处罚的,应当给予必要的保护,不得强制其作出与本人意愿不符的行政决定。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民事权利和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妇女的合法权益。 因此,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取保候审并不受流产的影响。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女性因流产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依法给予必要的保护,确保其权益得到维护。同时,女性在怀孕、生育、哺乳等情形下受治安管理处罚的,应当给予必要的保护,不得强制其作出与本人意愿不符的行政决定。 结语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在流产法定休息期内的妇女,如果已经被逮捕或者应当被逮捕,法院可以变更逮捕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都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但需要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在办理取保候审时,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需要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并交纳相应的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保证随传随到。同时,在案件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随叫随到,并且要配合警方的查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