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的步骤与过程 |
释义 | 民事诉讼流程及立案条件:民事诉讼流程包括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涉及起诉、答辩、开庭审理、辩论、判决等阶段。立案条件要求原告与被告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符合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当事人需提交诉讼状,法院决定受理后通知双方准备开庭,进行审理和判决,败诉方需承担诉讼费用。 法律分析 一、关于民事诉讼的流程是什么 民事诉讼流程 一审程序: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 二审程序: 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2、法院受理 3、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上。 二、民事诉讼法院立案条件有哪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规定,起诉的实质要件是 1、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当发生民事纠纷的时候,当事人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而向法院提起诉讼首先需要提交诉讼状,在满足条件以后,法院才会决定受理案件,然后通知双方当事人做好开庭前的准备,之后再进行开庭的审理,最后再进行判决,而败诉的一方还需要承担诉讼的费用。 结语 民事诉讼的流程包括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一审程序中,原告起诉后,法院将起诉书送达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通知当事人并公告,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最后,法庭作出判决并宣告。二审程序中,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民事诉讼的立案条件包括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原告、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后,法院会决定是否受理案件,进行开庭审理,并最终作出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