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预防腐败和职务犯罪的相关规定是哪些的 |
释义 | 从根本上控制职务犯罪,必须加强思想层面的教育引导。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当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决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丧失理想信念。 二是陶冶道德情操。道德以善的意志制约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走向。它强调责任感的内在性,力图使人们的义务观念依愿望而非法律强迫形成。我国应当注意依靠道德教育推进廉政建设,大力弘扬公务道德,提高公职人员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三是树立法治信仰。在现代社会,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规则。法治的实现,不仅需要有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更需要社会公众对法治的信仰。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必须依靠法治,只有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才能保证依法用权,依法监督,司法有度,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权力运行和监督秩序。 职务犯罪相关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后的刑法加大了对腐败犯罪的惩处力度,如增加规定,对重大特大贪污受贿犯罪分子可采取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根据《刑法》第(383)三百八十三条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职务侵占是腐败吗 职务侵占是腐败。所谓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此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刑法》第271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预防国企改制中职务犯罪之对策 预防国企改制中职务犯罪的对策是: 1.加强法制教育与党性教育,是国企改制中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是国企改制中预防职务犯罪的前提; 3.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国企改制中预防职务犯罪的保证; 4.国企改制中加强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相结合,是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概念不同:职务违法,指利用事业单位的工作职员利用现有职务便利的职权违法乱纪。职务犯罪,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和犯罪有严格的区别。违法不一般不是犯罪,只有违反刑法且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二、一般违法与犯罪在区别: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预付职务犯罪邮路方案的规定是哪些的呢 各级检察机关和邮政部门要把开展“预防职务犯罪邮路”活动的着力点放到基层,以基层国家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及其家庭作为重点预防宣传对象,在涉及民生民利的社保医疗、扶贫、农补、环保、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预防宣传活动,将政策法规与廉政理念一道送进千家万户,促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该内容由 蒋小松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