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起诉金额虚假怎么处理
释义
    法院会查明事实。要看具体情况或者法院以证据判案。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
    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恶意诉讼立案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恶意诉讼的立案标准:
    (1)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措施的;
    (2)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
    (3)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裁判文书、制作财产分配方案,或者立案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
    (4)多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
    (5)曾因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被采取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或者受过刑事追究的;
    (6)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二、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1、行为人主观上都存在过错或恶意,其行为均具有违法性。
    2、行为人均以侵占他人财产或获取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害为追求目的。
    3、行为人都以民事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手段具有隐蔽性。
    4、行为人非法目的的实现都有赖于法院的审判权和执行权,诉讼的合法外衣被行为人恶意利用。但两者又有各自的特征:
    (1)虚假诉讼的参与主体为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恶意诉讼的主体通常仅为一方当事人。
    (2)虚假诉讼具有合谋性和非对抗性。虚假诉讼是原、被告双方恶意串通,欺骗法院和法官,获取非法利益,双方当事人不具有对抗性,即便有,也是“虚假”的对抗,已达到迷惑法院和法官的目的;恶意诉讼一般是单方的恶意诉讼行为,不存在双方合谋的情形,因而仍具有对抗性。
    (3)侵害的对象不同。虚假诉讼行为人侵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诉讼相对方的权益。因为虚假诉讼的合谋者,是非法利益的共同体,其侵害的对象不可能是相对方,只能是第三者。而恶意诉讼侵害的对象通常仅限于诉讼相对方,而不会是第三人。
    (4)虚假诉讼的原、被告之间不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因为他起诉的主体、事实、证据纯粹是子虚乌有;而恶意诉讼原、被告之间可以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滥用诉讼权利的一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