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终止的类型与成因 |
释义 | 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合同解除、债务抵销、标的物提存、免除债务等;合同终止的原因有双方全面履行、一方或双方死亡、混同等;合同解除的法律责任包括损害赔偿、不可抗力的责任减免和违约方的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了合同的解除、债务相互抵消、标的物提存、免除债务。合同终止的原因存在合同因当事人双方全面履行而消灭、合同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死亡而消灭、合同因混同而消灭等等原因。 一、合同终止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合同终止的具体情形包括: 1.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2.合同解除; 3.债务相互抵销; 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5.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人免除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债务的,合同部分或全部终止; 6.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7.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二、合同终止的原因 引起合同终止的原因主要有: 1.合同因当事人双方全面履行而消灭; 2.合同因情势发生变化,双方在不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条件下达成协议,终止合同; 3.合同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死亡而消灭; 4.合同因提存而消灭; 5.合同因混同而消灭; 6.合同因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而终止; 7.合同由于抵销而终止。解除合同也是合同终止的一种方式。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 三、合同解除的法律责任 1.协议解除合同的,当事人在协议中免除了对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不得再请求赔偿。 2.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一般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扩大而没有采取的,应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3.一方当事人因他方根本违约或者经催告仍不履行义务而解除合同的,如果解除只向将来发生效力,违约方应当赔偿另一方因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解除如果溯及既往,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履行合同和因恢复原状而支出的费用。 结语 合同终止的情形有多种,包括合同解除、债务相互抵销、标的物提存、免除债务等。合同终止的原因也有多种,如全面履行、双方死亡、混同等。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并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合同解除的法律责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协议解除可以免除损害赔偿责任,不可抗力解除一般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方根本违约解除合同时,违约方应赔偿另一方损失。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以上为合同终止的情形、原因及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第七条 房地产转让,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房地产转让当事人签订书面转让合同; (二)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在房地产转让合同签订后90日内持房地产权属证书、当事人的合法证明、转让合同等有关文件向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申报成交价格; (三)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提供的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并在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书面答复,7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为同意受理; (四)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实申报的成交价格,并根据需要对转让的房地产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 (五)房地产转让当事人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六)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核发房地产权属证书。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