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3人民法院一审开庭程序
释义
    人民法院一审开庭程序包括准备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评议。开庭前确认当事人到庭情况,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回避申请。法庭调查结束前归纳总结争议问题。双方进行辩论,审判长征求各方最后意见。评议时少数服从数原则,制作笔录,不允许当事人查阅。开庭后公开宣布判决结果,发送判决书并告知上诉权利和期限。
    法律分析
    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具体有哪些程序
    1、准备开庭
    书记员查明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以及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口头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2、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结束前,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应当就法庭调查认定的事实和当事人争议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别寻问当事人、第三人、诉讼代理人是否还有意作最后陈述。
    3、法庭辩论
    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进行辩论,审判长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征求各方最后意见。
    4、评议
    法庭辩论结束后,审判长宣布休庭,进入评议时进行评议,实行少数服从数的原则,评议的情况应当如实制作笔录。评议笔录不准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查阅、复制。评议毕,审判长宣布继续开庭,当庭公开宣布判决结果,10日内向当事人发送判决书;或定期宣判,在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要告知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期限、上诉法。
    拓展延伸
    2023年人民法院首次审理案件的开庭程序
    2023年人民法院首次审理案件的开庭程序是指在2023年,人民法院首次对某案件进行审理的程序。开庭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法院会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确定开庭时间,并向相关当事人发出开庭通知。接着,开庭当天,法院将进行庭前准备工作,如确认当事人身份、确认证据等。随后,法院会宣布开庭,双方当事人有机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辩护。法院会对相关证据进行审查和调查,听取双方的证人证言。最后,法院会进行法庭辩论,并进行法官的裁决。以上是2023年人民法院首次审理案件的开庭程序的基本概述。
    结语
    人民法院一审开庭程序包括准备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评议等环节。首先,书记员核对当事人到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并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其次,法庭调查期间,审判长将总结事实和争议问题,并询问各方是否有最后陈述。然后,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进行辩论,审判长征求各方最后意见。最后,评议环节进行评议,法庭宣布判决结果,并向当事人发送判决书。这是人民法院一审开庭程序的基本流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收取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分担。收取诉讼费用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