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劳动纠纷起诉步骤
释义
    劳动争议应先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必须经历的程序,而非直接诉诸法院。劳动仲裁的流程包括申请、受理、送达、开庭审理和裁决等步骤。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可以独任仲裁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应在45天内做出裁决,复杂案件可延期15天。
    法律分析
    遇到纠纷去法院,这是一般原则,但是有些纠纷直接去法院是不行的,也就是说直接去法院法院不管,比如劳动纠纷,在我国,有一个专门先于处理劳动纠纷的部门叫劳动仲裁,也就是说遇到劳动争议类纠纷,你的先去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流程如下:
    1、申请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4、仲裁庭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5、开庭审理。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
    6、仲裁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可延期15日。
    拓展延伸
    劳动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
    劳动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涉及多种方式。首先,当劳动纠纷发生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和解,以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纠纷。如果协商无果,受害方可以选择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由仲裁员进行调解和裁决。另外,劳动者还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仲裁法院或普通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审判。此外,一些地区还设立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构,提供调解服务。最后,劳动者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机构的帮助,获取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总之,劳动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多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劳动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多样,包括协商和解、劳动仲裁、法院诉讼等。在我国,劳动争议应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请,经过仲裁程序后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是解决劳动纠纷的关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7: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