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强制执行无可执行财产怎么办 |
释义 | 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中止执行。 执行的措施包括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财产。 查封、扣押财产是限制被执行人处分财产的强制措施。 申请执行前的财产保全措施可以防止债务人在执行期限前转移财产。 被执行人无财产时可中止执行,执行措施包括查询冻结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财产,申请执行前可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法律分析 一、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怎么办 1、申请执行人有提供、举证被执行人财产或财产线索的义务,法院及时进行核实、调查,如申请执行人不能提供、举证被执行人财产或线索的,法院依职权在一定期限内也无法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财产线索的,可裁定中止执行。中止后,申请执行人若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二、执行的措施有哪些 1、查询、冻结、划拨存款。被执行人在银行里存款的,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银行必须协助。查询、冻结、划拨法院都需要手续齐备。 2、扣留、提取收入。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是由执行法院做出裁定,并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有关单位协助扣留、提取。 3、查封、扣押财产。查封、扣押财产现在操作的依据主要是司法解释《查封规定》,这个司法解释有几个主要精神大家可以掌握: (1)查封、扣押被执行人财产,是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控制性措施,限制被执行人处分、损毁其财产的强制措施。 (2)申请执行前的财产保全,申请执行人经常处于无奈,生效法律文书上确定由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自动履行,过了这个期限才能申请执行,债务人恰恰在这个期间转移财产,因此对债务人可以采取申请执行前的财产保全措施。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当申请执行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财产或财产线索,法院可依职权在一定期限内中止执行。然而,一旦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可以随时申请恢复执行。执行措施方面,法院可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收入,并查封、扣押财产。这些措施旨在限制被执行人处分、损毁财产,确保执行的顺利进行。此外,申请执行前的财产保全措施也可采取,以防止债务人在执行期间转移财产。以上是对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情况及执行措施的简要说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章 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百四十七条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