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会有犯罪记录?
释义
    未成年人犯罪案底有可能被封存,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满18周岁且判刑不超过五年的犯罪记录应予封存。封存后的犯罪记录不得提供给任何单位或个人,除非司法机关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查询。查询单位必须保密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情况。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会留下案底,但是有可能被封存。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同时法律还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以后,应当对相关记录予以封存。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其社会后果
    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其社会后果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对个人本身造成了伤害,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未成年人犯罪可能导致他们在成年后持续犯罪,形成恶性循环。其次,犯罪记录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他们的发展机会。此外,犯罪行为还会破坏社会秩序和安全,给社会带来不安和恐惧。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教育措施,帮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保护他们的未来,并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结语
    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发展机会和未来。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对于未满18周岁的犯罪者,如果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或者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其犯罪记录将被封存。这意味着封存的犯罪记录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除非司法机关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封存犯罪记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发展权,帮助他们重新开始,远离犯罪,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教育措施,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6: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