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探讨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刑罚裁量 |
释义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刑罚标准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可判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判断包括向严重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多次通风报信,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等。在判定情节严重时,需综合考虑手段、次数、后果等因素。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妨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应以阻碍解救罪定罪处罚。对于受贿并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可数罪并罚。 法律分析 一、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如何判刑 一般会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存在严重情形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属于行为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了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就构成本罪。 司法工作人员在查禁犯罪活动中,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采取伪造、隐匿毁弃证据的方法掩盖犯罪事实,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诉的,不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构成徇私枉法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 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情节严重”有哪些 (1)向性质严重的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集团通风报信、提供便利的; (2)多次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的; (3)因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造成严重后果的等。 因此在判断是否属于“情节严重”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有必要参考已有司法解释认定情节严重的惯常标准,从手段、次数、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判定。 第二,在考虑认定为“情节严重”是否符合情理的同时亦要考虑案件处理的实际效果。 第三,在是否认定情节严重争议较大的情形下,应当采取保守立场,按照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不予认定情节严重。 第四,当“情节严重”所指情节与酌定减轻情节发生竞合时,应当考虑行为人罪前、罪中、罪后的各种酌定情节进行综合认定,采取正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式确定法定刑。 根据规定,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拐卖、绑架、收买妇女、儿童者通风报信,妨碍解救工作正常进行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十四条规定的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对于因受贿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且受贿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结语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一般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严重情形下可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定义包括向性质严重的犯罪分子或犯罪集团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多次通风报信,以及因此造成严重后果等。在判断是否属于情节严重时,需综合考虑手段、次数、危害后果等因素。对于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妨碍解救工作的情况,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定罪处罚。另外,如果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与受贿构成数罪并罚,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认定刑罚。 法律依据 (二)受刑事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百九十六条 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公安机关及其侦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 (一)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的; (二)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的; (三)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 (四)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的; (五)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 受理申诉或者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在收到申诉、控告之日起三十日以内作出处理决定,书面回复申诉人、控告人。发现公安机关及其侦查人员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应当立即纠正。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五十八条 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