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欺骗担保人,可以撤出担保吗?
释义
    担保人被债权人欺诈,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取消担保。根据《民法典》第147、148、149、150条,若一方或第三方以欺诈手段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担保,担保人有权申请撤销。
    法律分析
    担保人被债权人欺诈了的,可以取消担保。对于一方或者第三方以欺诈手段,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的担保,担保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拓展延伸
    欺诈行为是否会导致担保责任解除?
    欺诈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担保责任的解除。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担保人在提供担保时采取了欺诈行为,即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事实,债权人可以主张解除担保责任。这是因为欺诈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使其在交易中受到误导或遭受损失。然而,是否能解除担保责任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法律的适用。法院会综合考虑欺诈的严重性、对债权人的影响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做出决定。因此,如果欺诈行为被证明,担保责任可能会被解除,但具体结果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来确定。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担保人在提供担保时采取了欺诈行为,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担保责任。这是因为欺诈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使其在交易中受到误导或遭受损失。然而,是否能解除担保责任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法律的适用。法院将综合考虑欺诈的严重性、对债权人的影响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做出决定。因此,如果欺诈行为被证明,担保责任可能会被解除,但具体结果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来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2: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