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一、盗窃属于 不当得利 吗 盗窃不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因此,不当得利的具体特征有 1、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2、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3、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害人。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所以综上所述,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当得利是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所以不符合不当得利的标准,不属于不当得利。 二、不当得利于盗窃罪区别 1、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一方受到利益 ,一方受到损失 ,受利益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没有合法依据,比如:甲去银行取款,点钞票的点错了,多给了一万块,那么这个一万块就是不当得利,应该返还。 2、盗窃罪的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3)本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盗窃行为不构成犯罪。 (4)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不当得利与犯罪的区别 1、概念不同: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 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2、性质不同:不当得利属 民事责任 ;侵占罪属刑事责任。 法律客观: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