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法院强制执行银行卡有打卡工资,法院会自动扣除
释义
    强制执行可冻结银行卡并扣走欠款,查封财产并扣留收入。拒不履行法律文书义务可被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执行期限为6个月,可延长。被执行人需报告财产情况,拒绝或虚假报告可被罚款、拘留。《民事诉讼法》第241条。
    法律分析
    强制执行后银行卡里有钱会直接扣走。如果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名下的所有银行卡基本上都会被暂时冻结,划扣资金直至所欠账单全额还清。强制执行可以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院强制执行对方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只能中止执行。等对方有财产可供执行,可以恢复执行。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执行期限6个月,这主要是指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执行法院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结语
    法院强制执行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迫使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的银行卡可能会被冻结,资金会被划扣直至债务还清。此外,法院还可以扣留被执行人的收入和财产,甚至对拒不履行的行为进行罚款、拘留或追究刑事责任。执行期限为6个月,若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执行将中止,直到有财产可供执行时才能恢复。被执行人拒绝报告财产情况或虚假报告的,也将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以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的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六十二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六节 查封、扣押物证、书证 第一百四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已被冻结的,不得重复冻结。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0: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