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面对商场价格欺诈,如何应对? |
释义 | 遇到价格欺诈行为,消费者应保存证据并拨打12358举报电话,物价部门将严厉查处。消费者可通过协商、投诉、申诉、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权。价格欺诈行为表现为虚构原价、虚假折扣和模糊赠送,经营者需承担行政和侵权责任。政府可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消费者可起诉索赔,竞争对手可追究不正当竞争责任。 法律分析 遇到价格欺诈行为,要保存好有关证据并及时拨打12358 举报电话,物价部门将对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消费者在碰到价格欺诈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维权: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2、向消协投诉; 3、向向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检疫、卫生、农业、建设等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商业促销活动中价格欺诈行为在各商场都不同程度存在。其表现形式大致三种: 一是虚构原价,降价销售商品不能提供降价前的买卖记录,很多商家把厂家的建议零售价做为原价; 二是虚假折扣,商家在进行促销时将促销前的零售价格提高,之后再实行打折; 三是模糊赠送,商家推出买100送50,或买二赠一,消费者以为送现金或相同商品,结果到手一看是代币券或者积分。 经营者如有价格欺诈行为的,需要承担如下诸多法律责任:如: 1、行政责任: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20万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2、侵权责任: 除了受到价格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之外,还有可能被消费者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起诉和要求“退一赔一”的索赔,而且如果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损害竞争对手利益的,其他经营者甚至可以追究不正当竞争方面的民事责任。 结语 遇到价格欺诈行为,及时保存证据,拨打12358举报电话,物价部门将严厉查处。消费者可通过多种途径维权:协商解决、向消协投诉、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向法院起诉。商场中的价格欺诈行为有虚构原价、虚假折扣、模糊赠送等形式。经营者需承担行政责任和侵权责任,包括改正、罚款、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等。消费者可依法起诉并要求赔偿,竞争对手也可追究不正当竞争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章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 第五十八条 国家鼓励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建立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机制。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内经营者协议设立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双方应当就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提取数额、管理、使用和退还办法等作出明确约定。 消费者要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承担先行赔偿责任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赔偿后向平台内经营者的追偿,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四章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三十三条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检验结果。 有关行政部门发现并认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责令经营者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