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为人善意取得的应该怎么返还 |
释义 |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根据不同情况,来决定是否返还原物: (1)如果第三人是无偿地从无权转让该项财产的占有人那里取得财产,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向该第三人请求返还原物。 (2)第三人如果是有偿地并善意地从占有人处取得财产。在这种情况下,要区分占有人的占有是否基于所有人的意思取得。如果占有人的占有不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取得,所有人有权向第三人请求返还原物。注意,第三人如果是从出卖同类物品的公共市场上买得的,即使是盗赃、遗失物,所有人也无权向第三人请求返还原物。 一、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善意取得制度是近现代民法的产物。指动产由无权处分的占有人转让给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占有时,第三人一般可依法取得动产的所有权或他物权,原动产所有人不得请求第三人返还,而只能要求转让人赔偿损失。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有: (1)受让人须通过交易从转让人处取得财产,非交易行为需可取得所有权,但非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2)转让人须为无处分权人; (3)转让处分的标的物须为动产; (4)受让人在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占有。受让人在接受财产时不知,也不可能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时才为“善意”,否则为恶意,就不能适用善意取得; (5)善意受让人取得占有的动产须是依所有人的意思合法脱离所有人占有的财产。 关于善意取得的效力,善意取得一旦成立,善意受让人即时取得财产所有权,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而原权利人的所有权并请求权一并丧失。原权利人有请求非法转让人返还不当得利或赔偿损失的权利。 二、善意第三人的理论基础 关于善意取得存在的理论基础,多数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取得时效说。时效制度,以时间及时间之经过为其构成要件,而善意取得制度则与时间及时间之经过没有联系,所以,时效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是两种各自独立的制度。 (2)权利外形说。占有人应推定其为法律上的所有者,故受让人有信赖之基础。 (3)法律赋权说。善意取得是由于法律赋予占有人处分他人所有权的权能。 (4)占有效力说。善意取得系由于受让人受让占有后,占有之效力使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法律上承认占有公信力的逻辑结果,即赞成权利外形说。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