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诉讼法证据之规定是怎样的 |
释义 | 《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及排除非法证据的要求,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等,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方可作为定案根据,非法收集的证据应予以排除,检察院应调查核实并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者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条款: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五十六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第五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刑事诉讼中证据规定的适用范围和要求 刑事诉讼中,证据规定的适用范围和要求是确保司法公正和证据合法性的重要保障。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应当具备合法性、充分性和可信性。合法性要求证据的获取和使用符合法律程序和规定,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取证方式。充分性要求证据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案件事实,确保审判的准确性。可信性要求证据来源可靠、真实可信,排除虚假和伪造证据的可能性。适用范围包括直接证据、间接证据、物证、证人证言等多种形式。此外,还需注意保护证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受破坏。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定旨在保障被告人的权益,确保公正审判的进行。 结语 《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确保了司法公正和证据合法性的重要保障。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必须合法、充分、可信。合法性要求证据获取和使用符合法律程序,充分性要求全面客观反映案件事实,可信性要求证据来源可靠真实。保护证据完整性和保密性,确保真实可靠。证据规定旨在保障被告人权益,确保公正审判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一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七十八条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十节 侦查终结 第一百六十一条 在案件侦查终结前,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侦查机关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并记录在案。辩护律师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