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定 |
释义 |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指因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力等原因生活困难的,由司法各级人民政府提供帮助。适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一、法律援助基本条件 法律援助条件如下: 1、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确需法律帮助; 2、受援人确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部分或全部法律服务费用。其中,农村的属社会救济对象;城镇的其家庭成员收入不超过市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且无其他经济来源 3、申请事项符合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围。 二、申请家庭经济困难理由 需要写明家庭成员情况及家庭收入、困难的原因和程度等情况,需要你所在的街道或居委会出具。以下四种情况属于生活困难: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扶养人的居民;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三、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应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持有本县农业居民户口; 2、居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 低保指因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其住房或收入明显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居民。城市低保是在城市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关于提高2022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三 (一)精心组织,落实到位。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标工作,确保提标工作顺利完成,同时加强政策宣传,新标准从2022年7月1日起执行。省系统提标由县民政局统一发函报省核对中心确定。 (二)精准认定,加强协调。各乡镇要严格按照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孤儿认定条件,精准认定救助对象,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工作协调,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兜准、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