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认定是怎样 |
释义 |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认定标准有:客体是武器装备的管理秩序;客观上表现为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是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人员;主观上是故意。 一、刑法中如何规定破坏军事通信罪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规定破坏军事通信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一、破坏军事通信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破坏重要军事通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罪由下列要件构成: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防建设体现的国防利益。犯罪对象是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或者军事通信而故意破坏。 二、过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立案标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不合格的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提供给武装部队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有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才能构成本罪。国家对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的生产和销售有严格的规定,并非任何个人与企业都可以成为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主观上为过失,即对于提供给武装部队的武器装备及军事设施,不知道是不合格的,对于过失犯罪,只有造成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四百三十七条 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