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要求提供一年以上的居住证明 |
释义 | 通过派出所开具的居住证明及其他材料,可以到被告暂住地人民法院起诉。起诉流程包括确认被告身份、准备民事诉讼状和证据、向法院立案、缴纳诉讼费用、参加开庭审理并进行质证,最后可以申请撤诉。 法律分析 派出所。如果被告不在户籍地居住,而是暂住在外地,现在已经从派出所开到了居住证明,证明已经居住了一年以上,可以凭该证明及其它材料,到被告暂住地人民法院起诉,法院是可以立案的。起诉流程: 1、首先需要确认被告是谁(就是要对方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或单位),如果是个人,那么需要到对方的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打印户籍证明(个人无法办理,律师可以打印),如果是单位,那么需要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打印该单位的基本注册资料; 2、其次要写民事诉讼状,说明事实与理由,以及要对方赔偿损失的依据,当然,你需要提供书面证据(口头录音/录像),如果认为有的证据无法取到,可以向法院申请让法院代替取证,虽然可能性很小; 3、准备就绪后,就向法院立案庭提交诉讼状和证据,如果受理了会给交费通知书,再持交费通知书去缴纳诉讼费用;缴纳费用后,代表案件已经正式受理了,法院会安排日期,并给你传票,上面写明开庭日期、时间和地点以及审判员; 4、到了开庭时间,应准时到庭,迟到会给法官留下形象不佳的印象,有时侯会认为主动放弃诉讼,会作为撤诉来处理。法官的书记员会核实双方的身份,然后进入庭审阶段; 5、开庭审理阶段:首先会让原告先读诉讼状,读完后提交相应的证据,再让被告反驳,然后进入对证据的质证阶段(庭审调查),这个时候,一定要对所有对方的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仔细的质辩,否则就会对自己不利。 6、在法官最后判决之前,可以申请撤诉。如果认为案件可能对自己不利,或者说同个诉讼标自己还有其它诉讼方式,或者说不准备起诉对方了,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提交民事诉讼撤诉申请书。 结语 凭居住证明及其他材料,可向被告暂住地人民法院起诉。起诉流程包括确认被告身份、获取户籍证明或单位注册资料,撰写民事诉讼状并提供书面证据,向法院提交诉讼状和证据并缴纳费用,等待法院安排开庭日期。在庭审阶段,注意准时出庭并对对方证据进行质辩。若需要,可在法官判决前申请撤诉。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