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构成犯罪所必须的条件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构成犯罪的关键要素和刑事案件的处理流程。犯罪要素包括犯罪参与者、犯罪意图、犯罪手段和犯罪结果。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犯罪行为及其结果的心理状态。客观方面指犯罪的具体表现。刑事案件的处理流程包括报案、公安初查、立案、侦查工作结束、起诉、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 法律分析 构成犯罪的关键要素包括: 1.犯罪参与者,即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2.犯罪意图,即犯罪行为背后的目的或动机。 3.犯罪手段,即实施犯罪行为的具体方式或方法。 4.犯罪结果,即犯罪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程度。犯罪主体可以是一人或多人; 2、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其犯罪行为及其结果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犯罪行为负责的人员也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3、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犯罪的具体表现,犯诈骗罪的,犯罪人必须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 4、犯罪对象。法律保护和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要注意区分犯罪对象和对象。 一、犯罪的特征如下: 1、首先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即具有刑罚当罚性。 二、刑事案件的处理流程如下: 1、报案。刑事案件发生后,如果有被害人、第三人报案,一个刑事案件的程序前期就等于是启动了; 2、公安初查。公安机关受理报案之后,被害人和律师要配合公安机关展开初查工作,查明关键案件事实之后,确定本案存在基本犯罪事实,以决定是否立案; 3、立案,案件进入侦查阶段。在公安机关初查结束后,被害人和律师要根据初查结果,与公安机关侦查、法制等部门充分沟通,配合公安机关将案件正式立为刑事案件开展侦破工作; 4、侦查工作结束,公安机关提交起诉意见书,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5、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侦查阶段结束之后案件进入审查起诉环节,公安机关经过侦查之后,将所有案件证据材料进行提取、固定、装卷,然后将案件卷宗移送到检察院,由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6、审判阶段。法院对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决定开庭审判。法院听取控辩双方意见,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被告人做出有罪或无罪判决。 综上所述,构成犯罪的四个要件是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的人。犯罪主体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其犯罪行为及其结果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犯罪行为负责的人员也具有主观心理状态;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犯罪的具体表现。犯诈骗罪的,犯罪人必须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犯罪对象,法律保护和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要注意区分犯罪对象和对象。 结语 犯罪构成包括四个关键要素:犯罪参与者、犯罪意图、犯罪手段和犯罪结果。犯罪主体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犯罪行为及其结果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犯罪行为负责的人员也具有主观心理状态。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犯罪的具体表现,犯诈骗罪的,犯罪人必须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犯罪对象指法律保护和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在刑事案件的处理流程中,报案后经过公安初查、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对被告人做出有罪或无罪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