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如何实施欺凌行为将被如何处理? |
释义 | 未成年群殴欺凌他人至轻微伤的处罚方式及被欺凌者的自救方法。刑事处罚针对十六至十八岁的未成年人可构成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行政处罚可由公安调解或处罚款、行政拘留;民事责任需赔偿侵权损失,监护人或个人财产负责。轻伤与轻微伤的区别在于损害程度。被欺凌者可寻求家长、学校保护,就医治疗并保留记录,报警固定证据,向相关机构举报求助,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分析 一、未成年群殴欺凌他人至轻微伤怎么处罚 1、刑事处罚。故意伤害罪需达到轻伤程度以上,因此轻微伤未达到故意伤害罪的刑事处罚标准;但对于已满十六不满十八的未成年人,可以根据情节构成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等。 2、行政处罚。 (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2)已满十四周岁的可以进行行政处罚。一般轻微伤可以由公安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不再处罚;若调解不成可处罚款或15天以下行政拘留。 3、民事责任。对于被欺凌者造成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害的,需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未满十六周岁的,由监护人承担该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可以先从其个人财产中进行赔偿支出,监护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二、轻微伤和轻伤的区别 1、轻伤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 2、轻微伤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 3、如果故意伤害人至轻伤则涉嫌刑事犯罪,而故意伤害人至轻微伤,则违反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 三、被欺凌者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自救 1、寻求家长、学校的保护,让家长和学校出面处理。 2、在监护人陪同下及时去医院就医,尽快恢复身体健康,以便回归正常生活,同时保留就医记录。 3、及时报警。一方面寻求警察对自己的人身保护,另一方面固定被欺凌的证据,同时警察对欺凌者的处罚教育有利于防止受害者再次被欺凌。 4、向未成年人保护协会和教育局进行举报求救。 5、在监护人代理下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诉讼。 结语 在未成年群殴欺凌他人至轻微伤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多种处罚措施。对于已满十六不满十八的未成年人,可以根据情节构成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等刑事处罚。对于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予行政处罚,但要求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已满十四周岁的人可进行行政处罚,包括调解、罚款或行政拘留。被欺凌者可以通过寻求家长、学校的保护,就医治疗并保留就医记录,报警寻求警察保护并固定证据,向未成年人保护协会和教育局求助,以及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赔偿诉讼等方式自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二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的,由卫生健康、教育、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场所管理者未及时制止的,由卫生健康、教育、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未履行报告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一百一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或者暴力伤害案件,在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时,应当采取同步录音录像等措施,尽量一次完成;未成年被害人、证人是女性的,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