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被取保候审期间,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
释义 | 法律分析:在被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人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首先,被取保人可以委托亲友或律师管理自己的财产,避免被他人恶意侵占或损毁。其次,被取保人可以申请法院对自己的财产进行保全,保证财产不受侵害。最后,被取保人要避免进行与案件相关的财产交易,避免被认定为财产转移等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取保人有违法所得或涉嫌贪污受贿等行为,法院可以对其财产进行冻结。 法律依据: 1.《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被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人应当服从监督管理,不得离开住所或者指定的居住区域。被取保人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可以依法撤销取保候审决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一)犯罪所得;(二)非法占有的财物;(三)财产性利益。追缴的财物,除依法应当没收外,应当返还无罪的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审查,并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在保全财产后,申请人提供的担保不足以保障被申请人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追加担保或者更换担保人,或者采取其他保全措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对被告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审查。被告人没有合法收入及来源不明的财产的,财产保全期限可以延长。财产保全期间,财产保全人应当妥善保管被保全财产,被保全财产的收益归被告人所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有违法所得或者涉嫌贪污受贿等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冻结其财产。财产冻结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