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集体合同签订程序主要步骤有哪些 |
释义 | 集体合同的主旨是确立代表人员,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员工审议通过,首席代表签字,并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查,最后向全体人员公布。 法律分析 1、确定集体协商代表。集体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人,并确定1名首席代表。 2、进行集体协商。经集体协商后,双方达成一致的草案,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3、提请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员工审议通过。草案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或者员工出席,且须经出席的代表或员工半数以上同意,集体合同草案方获通过。 4、首席代表签字。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大会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5、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6、向全体人员公布。生效的集体合同,应当自生效之日起以适当的形式向全体人员公布。 拓展延伸 集体合同签订程序的法律规定和流程 集体合同签订程序的法律规定和流程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集体合同签订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要求。这包括确定谈判代表、进行谈判、达成协议等步骤。其次,签订过程中需要注意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同条款的明确性和合同各方的平等自愿原则。在签订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合同的登记、备案等手续。此外,集体合同签订程序还需要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确保员工权益的保护和合同的有效性。综上所述,集体合同签订程序的法律规定和流程是为了保障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合法性,确保雇主和员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集体合同签订程序需要严格遵守。双方应确定对等的代表人数,并进行集体协商,最终达成一致的草案。草案需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员工审议通过,并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劳动行政部门需在15日内审查,若无异议则合同生效。生效后,应以适当形式向全体人员公布。合同签订程序的法律规定和流程旨在保障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合法性,确保雇主和员工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第九章 农民权益保护 第七十八条 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农民权益的,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主管机关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第十章 农村经济发展 第八十五条 国家扶持贫困地区改善经济发展条件,帮助进行经济开发。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关于扶持贫困地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组织贫困地区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合理使用扶贫资金,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引导贫困地区的农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扶贫开发应当坚持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第十章 农村经济发展 第八十六条 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当把扶贫开发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建设资金投入。 国家鼓励和扶持金融机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投入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开发建设。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挪用扶贫资金。审计机关应当加强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