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玩忽职守罪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玩忽职守和徇私舞弊的国家工作人员的量刑标准进行了规定。玩忽职守造成损害的,可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损失的,可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触犯本罪的,可判处拘役或5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可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玩忽职守是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严重的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是不正确的履行职责,导致公共财物、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失的行为。 该罪的量刑标准有: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造成损害的,依法应当判处拘役或者是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造成特别严重损失的,依法应当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根据第397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由于徇私舞弊而触犯本罪的,依法应当判处拘役或者是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依法应当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玩忽职守罪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玩忽职守罪的判定标准是指在法律上对于玩忽职守行为是否构成罪行所采用的依据和准则。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玩忽职守罪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存在职务关系,即被告人必须是一名公职人员或者其他特定职务人员;其次,被告人应当具备一定的过失行为,如疏忽、不负责任等;再次,该过失行为必须导致了一定的后果,如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等;最后,被告人的过失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主观方面要件,如明知存在风险却故意不作为等。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才能综合判断玩忽职守罪是否成立。需要指出的是,具体的判定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司法解释和具体案件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应用时还需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 结语 玩忽职守罪的判定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的。根据该法,玩忽职守罪的判定主要考虑被告人是否具有职务关系、是否存在过失行为、是否导致了一定的后果以及是否符合一定的主观方面要件。具体的判定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司法解释和具体案件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应用时,还需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检察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检察官的职业尊严和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检察官及其近亲属打击报复。 对检察官及其近亲属实施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侵害、威胁恐吓、滋事骚扰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从严惩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九十三条 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 第七条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国务院设副秘书长若干人,协助秘书长工作。 国务院设立办公厅,由秘书长领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