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上诉与起诉的定义及区别 |
释义 | 起诉和上诉的区别:起诉是对一审法院提起,上诉是对二审法院提起;起诉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在工作日就可以,上诉有时间限制,需要在判决书送达的十五日内提起上诉;起诉和上诉的立案时间不同。 法律分析 起诉和上诉的区别: 1、起诉是对一审法院提起,上诉是对二审法院提起; 2、起诉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在工作日就可以,上诉有时间限制,需要在判决书送达的十五日内提起上诉; 3、起诉和上诉的立案时间不同。 法律客观: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第一百八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拓展延伸 上诉和起诉的区别及适用场景 上诉和起诉是法律领域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在定义和适用场景上存在明显的区别。起诉是指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律保护和解决争议的过程。而上诉是指当一方对已经作出的法院判决不满意时,向上级法院提起申诉,请求对原判决进行审查和改变的行为。起诉主要发生在一审阶段,而上诉则发生在二审或更高级别的法院。适用场景上,起诉适用于一方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需要法院介入的情况,而上诉适用于一方对一审判决不满意,希望通过上级法院的审查来获得更公正的判决。因此,了解上诉和起诉的区别以及它们的适用场景对于维护自身权益和正当诉讼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了解起诉和上诉的区别及其适用场景对于维护自身权益和正当诉讼至关重要。起诉是对一审法院提起,没有时间限制;而上诉是对二审法院提起,需要在判决书送达的十五日内提起。起诉和上诉的立案时间也不同。在法律领域中,准确理解和运用起诉和上诉的概念,能够帮助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确保获得公正的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