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并最终形成一个民事判决书或裁定书。民事判决书或裁定书作为法院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解决结果,具有强制力。如果当事人未履行判决书或裁定书,可以通过强制执行程序进行强制执行。 但是,如果判决书或裁定书的内容涉及到未来的事实或情形,如工伤赔偿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等,因为未来发生的事实或情形无法预料,所以法律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赔偿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可以对民事赔偿进行调整或变更。但必须经过法院确认后才能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对民事权益关系的成立、变更或者消灭以及其他有关民事法律关系所作的协议,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 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可以依照协议约定的方式变更或者解除协议。 第二百四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事实和法律,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第二百六十二条判决书或者裁定书自宣告时起发生法律效力。判决书或者裁定书应当写明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判决或者裁定请求、理由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