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时必须到庭的情形有哪些 |
释义 | 民事诉讼中,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包括离婚案件的原、被告,抚养、赡养等案件中负有义务的当事人,以及其他案件中不到庭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如果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经两次传票传唤,可以拘传。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中,必须到庭的当事人以下几类: 1、离婚案件中的原、被告。 2、抚养、赡养等案件中负有义务的当事人。 3、其他案件中,不到庭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最高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四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人民对必须到庭才能查清案件基本事实的原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当亲自出庭的情形及相关规定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必须亲自出庭的情形包括:首先,当事人作为原告或被告,如果需要提供个人证言或作出口头陈述,就必须亲自出庭。其次,如果案件涉及财产或人身安全等重大利益,法庭通常要求当事人亲自出庭以保证公正审理。此外,当事人在法庭上进行调解、庭审程序中提出的重要申请或进行质证时,也需要亲自到庭。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未能按照法庭要求亲自出庭,可能会导致对其有利的证据被排除或案件被判决不利。因此,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法庭的出庭要求,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结语 在民事诉讼中,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包括离婚案件的原被告、抚养赡养等案件的义务方以及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需要亲自出庭提供个人证言、保证公正审理重大利益案件、进行调解或提出重要申请。未能按要求到庭可能导致不利判决或证据排除。当事人应严格遵守法庭要求,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五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金钱给付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五十以下的,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实行一审终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的民事案件,标的额超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五十但在二倍以下的,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二节 审理前的准备 第一百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四十四条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