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处理刑事和解后的问题 |
释义 |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避免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根据不同的案件情况,刑事和解的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对于轻伤害案件,可以和解后不起诉或退回公安机关处理,也可以和解后起诉。对于未成年人和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在和解后可以暂缓起诉。不过,对于自诉刑事案件,只有在自诉人宣告判决前才可以撤销案件处理,并且必须经过上级领导的批准。对于其他公诉案件,在立案后是不允许撤诉的。 法律分析 公安机关在和解后应当向上级领导报告并提交撤销案件申请。不过,对于自诉刑事案件,只有在自诉人宣告判决前才可以撤销案件处理,并且必须经过上级领导的批准。对于其他公诉案件,在立案后是不允许撤诉的。 一、刑事和解产生于两个社会背景因素: (一)以被害人为导向的刑事保护政策思潮的勃兴,完成了从犯罪人中心主义到被害人中心主义的刑事观念和刑事政策上的转变,并直接提出了刑事和解的重要理论,为刑事和解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以犯罪为中心的监禁、矫正政策的失败,使得人们从监狱外去探索预防犯罪和使犯罪人复归社会的有效方法,这样,刑事和解就成为法律改革者们所推崇的一种新的社会复归措施。 二、刑事和解的国内司法现状 (一)对轻伤害案件进行刑事和解的情况 实践中具体处理方式: (1)和解后不起诉或退回公安机关处理。 (2)和解后起诉。 (3)未和解起诉。 (二)对未成年人和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刑事和解的情况 实践中具体处理方式: (1)和解后不起诉或退回公安机关处理。 (2)和解后起诉。 (3)和解后暂缓起诉。 拓展延伸 刑事和解制度 1.刑事和解的条件:加害人的有罪答辩;自愿,包括被害人和加害人双方自愿。 2.适用对象与范围:适用对象包括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以及成年犯罪嫌疑人中的过失犯、偶犯、初犯。适用范围限定在轻罪案件,即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刑的案件。 3.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可以适用于每一诉讼阶段。 结语 刑事和解是重要的司法措施,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处理过程中,要根据案件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要注重对被害人的保护和关怀。当前,我国在刑事和解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刑事和解工作的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