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试用期自离会产生哪些后果? |
释义 | 自离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有后果。劳动者可能影响人事档案和社保转移手续,且需赔偿经济损失。自动离职是未经同意擅自离职的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需赔偿,称为自动离职争议。大部分自离属不负责任行为,需承担赔偿责任。但若单位故意刁难或不处理离职申请,劳动者可自离且不需赔偿。试用期内对员工管理较宽松,自离情况较多,甚至有人工作几天后直接不来上班。 法律分析 试用期自离后果:可能会影响劳动者的人事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的手续;若因劳动者自离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部分。 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有的职工因辞职未准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有的职工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也有的受优厚待遇诱惑而擅自“跳槽”等均属自动离职范围。职工自动离职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要求职工赔偿或交付违约金而发生的争议,称为自动离职争议。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自离的情况其实都是属于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往往会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此时就需要自离的劳动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要是因为用人单位故意刁难,在劳动者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或者单位内部的要求申请离职之后,而置之不理或者久拖不决,这种情况下劳动者自然可以自离,因此给单位造成了任何损失的,也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在试用期内,单位对员工的管理要求也不会那么严格,这期间出现自离的情况相对要多一些。甚至有些人工作了几天,觉得不太适合自己,干脆就直接不来上班了,连招呼都不给单位打一个。 拓展延伸 试用期自离对雇员的影响及法律责任 试用期自离对雇员可能产生一系列影响。首先,试用期是雇主评估雇员是否适合该职位的阶段,自离可能会被视为对工作不够认真或不稳定的表现,给未来就业带来负面影响。其次,自离可能导致失去试用期期间积累的权益,如福利待遇或奖金。此外,根据雇佣合同和相关法律,自离可能会导致雇员承担法律责任,如赔偿雇主因此而遭受的损失或违约金。 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要求,雇主可能会采取法律行动来保护自身权益。在某些司法管辖区,雇主可能有权要求雇员赔偿试用期培训费用或其他相关费用。此外,雇主还可能对雇员提起违约诉讼,要求赔偿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或其他损失。 因此,试用期自离对雇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就业前景、权益损失和法律责任。雇员在考虑自离时应慎重权衡利弊,并咨询专业法律意见以了解自身权益和可能的法律后果。 结语 试用期自离是一种可能给雇员带来负面影响和法律责任的行为。自离可能影响雇员的人事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并可能导致失去试用期期间积累的权益。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要求,雇主可能采取法律行动来保护自身权益,包括要求雇员赔偿损失或违约金。因此,在考虑自离时,雇员应慎重权衡利弊,并咨询专业法律意见以了解自身权益和可能的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八条【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