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拒执罪可以撤诉吗 |
释义 | 拒绝执行判决的被告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但如果在一审判决宣告前履行执行义务,可以考虑从宽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了对拒执罪的处罚,单位犯罪也将受到相应处罚。 法律分析 拒执罪立案后不可以撤案了,犯罪一旦构成具有不可逆性。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被告人在一审判决宣告前,履行全部或部分执行义务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法律依据:拒执罪立案后不可以撤案了,犯罪一旦构成具有不可逆性。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被告人在一审判决宣告前,履行全部或部分执行义务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拓展延伸 拒执罪是否能够免除法律责任? 拒执罪指的是被执行人故意拒绝、阻挠、抗拒执行人员执行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拒执罪并不能免除被执行人的法律责任。被执行人如果涉嫌拒执罪,将面临法律追究和相应的刑事处罚。执行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强制执行,如查封、扣押、拍卖财产等。如果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认识到错误,并主动履行义务,可以通过积极配合执行,缓解或减轻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拒执罪并不能成为免除法律责任的理由,被执行人应当积极履行法律义务。 结语 拒执罪立案后不可撤案,犯罪具有不可逆性。但被告人在一审判决宣告前履行执行义务,可酌情从宽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执罪指被执行人故意拒绝执行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被执行人应认识到错误,积极履行义务,并接受法律追究和刑事处罚。法院可采取多种措施强制执行。拒执罪不能成为免除法律责任的借口,法律义务应得到积极履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五十二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