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民事诉讼时效是多长? |
释义 | 中国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从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适用于财产权中的债权性请求权,不适用于人身权、财产性支配权、抗辩权等。存款本息和国债、金融债产生的支付体系请求权也不适用。诉讼时效可通过起诉、请求和认诺来中断。 法律分析 一、我国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是多长时间 我国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是三年时间,《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包括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包括财产权中的债权性请求权。因此下列权利不适用诉讼时效: 1.人身权的请求权; 2.财产性支配权:包括物权和知识产权; 3.抗辩权; 4.形成权; 5.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具有无特定履行期限,存款人可以随时请求金融机构兑付的特殊性,如果适用诉讼时效,会关系到民众的生存利益,对于民众的生存利益会带来深刻影响,也不符合这个法律存在的特性,所以存款本息不适用。 6.认购人是基于对国家和对金融机构的信赖购买债权的,他的投资具有类似于储蓄的性质,所以由国债和金融债产生的支付体系请求权不应该适用诉讼时效。 三、怎样中断诉讼时效 1.起诉。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2.请求。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 3.认诺。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 结语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民法典》第188条规定,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特殊情况下可申请延长,但超过二十年不予保护。诉讼时效适用范围包括债权性请求权,不适用于人身权、财产性支配权、抗辩权、形成权。存款本息和国债、金融债支付体系请求权也不适用。诉讼时效可通过起诉、请求和认诺中断,重新起算。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二条 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相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