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果诉讼过程中诉讼标的额减少,法院会退还诉讼费吗?
释义
    诉讼过程中诉讼标的额减少法院会退还诉讼费。当事人在法庭调查终结前减少诉讼请求金额的,法院应依法退还相应的诉讼费用。
    法律规定,当事人在法庭调查终结前提出减少诉讼请求数额的,按照减少后的诉讼请求数额计算退还。
    诉讼过程中哪些人应回避
    回避的适用对象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民事诉讼中如何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何提起民事诉讼程序
    提起民事诉讼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提起民事诉讼要做好以下准备事项:
    (1)准备好民事起诉状。在起诉状中应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名称、住处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诉讼请求及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
    (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
    当事人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交起诉状副本。起诉状应当写明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情况。当事人是个人的,应写明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等;有代理人的,还要写明代理人的姓名、住所、工作单位以及与当事人的关系。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法人或者组织的名称、单位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
    (2)原告诉讼请求以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的姓名、住所等。
    (4)受诉法院名称,起诉的年、月、日,起诉人签名或盖章。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开庭后能更改诉讼标的吗
    开庭之后是可以更改诉讼标的的。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当事人指的是哪些,民事诉讼法当事人是指
    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权益,因而使诉讼成立的人,称为原告。
    与原告相对的一方,被控侵犯原告权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称为被告。
    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是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他人之间正在进行的诉讼的人是第三人。
    不以自己的名义,而以他人名义进行诉讼的人,如诉讼代理人,不是民事诉讼当事人。虽然以自己的名义参与诉讼,但不受法院裁判约束,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如证人、鉴定人,也不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因不同的诉讼阶段和程序而有所不同。
    在第一审的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中,称原告、被告;特别程序中称申请人。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上诉人、被上诉人。在再审程序中,适用第一审程序的,称原告、被告;适用第二审程序的,称上诉人、被上诉人。在执行程序中,称申请人、被申请人。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
    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强制措施吗
    不一定。刑事强制措施有很多种,如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各类强制措施的适用都有法定的条件。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刑事诉讼案件都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该内容由 李乔升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