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书记员庭前准备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什么? |
释义 | 法院书记员开庭前准备工作有很多,包括接受当事人诉讼材料及证据、送达开庭通知书、布置法庭、核查到庭人数并维持纪律等。在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书记员作为工作人员,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保障庭审工作顺利进行。 法院书记员开庭前准备工作有哪些? 书记员是审判工作的事务性辅助人员,在法官指导下工作。书记员(委任制)一般属于国家公务员(政法专编行政编制),但有些地区也有聘任制和聘用制的书记员。书记员在开庭之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送达与接收当事人庭前递交的相关证据材料和诉讼文书,并及时如数交给案件的承办法官; 2、送达开庭通知; 3、在开庭前3天张贴开庭公告; 4、布置法庭; 5、核查到庭人员情况,开庭时向审判长报告出席人员出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 6、请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代理人、鉴定人等入座。 法院书记员履行哪些职责? 书记员履行以下职责: 1、办理庭前准备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 2、检查开庭时诉讼参与人的出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 3、担任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记录工作; 4、整理、装订、归档案卷材料; 5、完成法官交办的其他事务性工作。 民事诉讼当事人庭前做什么准备? 开庭前,为了保证案件审理顺利进行,当事人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证据分析。当事人应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进行分析,为庭审对证据发表意见做好准备。 2、确认开庭时间、地点。人民法院在开庭3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告知当事人开庭的时间和地点。当事人收到开庭通知后应签收送达回执,并妥善保管开庭通知,开庭通知是进入法庭参加庭审的凭证之一。 3、出庭准备。开庭时,诉讼参加人应向法庭提供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出庭函等,书记员查明诉讼参加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审判长核对诉讼参加人的身份、代理人的代理权限等。 综上所述,书记员是法院工作人员之一,负责的业务范围也比较广,在开庭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书记员接受诉讼材料并移送给法官、在开庭之前发送通知书、查验诉讼当事人是否到场、在法官开庭之前维持好相关纪律,宣传开庭注意事项。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