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举报人打击报复立案标准 |
释义 | 《刑法》条文中没有打击报复罪,但有诬告陷害罪、报复陷害罪、打击报复证人罪。打击报复证人罪适用于威胁或伤害证人及其亲友,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为捏造犯罪事实告发他人,报复陷害罪立案标准为严重损害他人权益、导致精神失常或自杀。 法律分析 《刑法》条文中没有打击报复罪,与此相对应的犯罪有诬告陷害罪、报复陷害罪、打击报复证人罪。 打击报复证人罪立案标准: 本罪侵害的对象,只限于证人。证人是指是在诉讼过程中已经依法提供证明的证人,包括在各种诉讼过程中依法向法院提供证明的证人以及在刑事诉讼中问公安、检察等司法机关提供证明的证人。知悉案情但尚未作证的人,不是本罪的对象。证人的亲友本不是本罪的对象,但是通过加害证人亲友的方式打击报复证人,可按本罪处理。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为陷害他人,故意捏造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事实,并由本人或者指使他人向国家机关告发的。 2.为陷害他人,故意捏造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事实,虽不是直接向国家机关告发,但采取的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的。 报复陷害罪立案标准: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致使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受到严重损害的; 2.致人精神失常或者自杀的; 3.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的。 拓展延伸 打击报复行为的举报人保护措施及立案标准 打击报复行为的举报人保护措施及立案标准是为了保障举报人的权益和安全,确保举报人能够安全地揭发违法行为。在立案标准方面,通常要求举报人提供确凿的证据和相关信息,以便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起诉。同时,为了保护举报人的身份,采取匿名举报、保密措施和相关法律保护,防止报复行为的发生。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举报人保护机制,提供心理、法律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确保举报人能够安心履行举报义务。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打击报复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结语 打击报复行为的立案标准是为了保护证人、举报人的权益和安全。诬告陷害罪要求有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并告发,报复陷害罪则要求导致被害人权利受损或严重后果。举报人保护措施包括匿名举报和保密措施,确保举报人安全。同时,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提供支持和援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这些措施有助于打击报复行为,保障举报人的权益。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零八条: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零八条之一: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