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仲裁裁决执行时效的规定为多久? |
释义 | 仲裁裁决执行时效为两年,申请执行需满足裁决已生效且超过履行期限。执行文书包括民事判决书、调解书、支付令、裁定书、刑事判决书、仲裁决定书及债权文书。申请执行需满足仲裁裁决已生效且超过履行期限,诉讼时效中止、中断适用。 法律分析 一、仲裁裁决执行时效的规定为多久? 仲裁裁决执行期限为两年,从判决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而法院一般应在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执行完毕。根据《仲裁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当事人可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文书有哪些? (一)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给付内容的民事判决书和调解书。 (二)人民法院按照督促程序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 (三)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给付内容的民事裁定书。只有下列三种裁定书可以作为执行根据:①先予执行的裁定书;②执行回转的裁定书;③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裁定和国外仲裁机构裁决的裁定书。 (四)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财产内容的刑事判决书和裁定书。包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及罚金、没收财产的判决书和裁定书。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自诉案件中作出的具有财产内容的调解书,也可以作为执行根据。 (五)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决定书和仲裁调解书。 (六)我国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机关可以在该文书上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经公证机关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的债权文书。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按该公证债权文书履行,另一方当事人不必向人民法院起诉,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三、申请仲裁执行条件有哪些? 申请强制执行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仲裁裁决已经生效。 2、超过了仲裁裁决规定的履行期限。仲裁裁决的生效时间,有几种情况: (1)、民商事仲裁,一裁终局,做出裁决即生效。 (2)、一裁终局的劳动仲裁案件,如果用人单位是义务人,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劳动者是义务人,劳动者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天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则仲裁生效。 (3)、非一裁终局的劳动案件,应该履行义务的一方未在规定期限向人民法院起诉,则仲裁生效。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仲裁裁决执行时效为两年,法院应在收到申请执行书后六个月内执行完毕。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文书包括民事判决书、调解书、支付令、民事裁定书、刑事判决书、裁定书、仲裁决定书、仲裁调解书以及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申请强制执行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仲裁裁决已经生效,并且超过了仲裁裁决规定的履行期限。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中止和中断的情况适用相关诉讼时效的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六章 执 行 第六十二条 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