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定金生效条件是什么? |
释义 | 根据我国《民法典》,法律未规定定金的具体数额,一般由合同当事人协商确定。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无效。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法律分析 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律并没有对交纳多少定金生效作出规定,一般由合同当事人协商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九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五百八十六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拓展延伸 合同定金生效条件及相关要点 合同定金生效条件是确保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后能够履行合同义务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合同定金生效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并签订合同;2)定金的支付方式、金额及时间明确;3)合同中约定的其他生效条件(如审批、许可等)满足;4)合同定金支付后,双方当事人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在确保合同定金生效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确保合同的履行。此外,根据具体合同的性质和法律规定,还可能存在其他特殊的生效条件。因此,当事人在签订合同前,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并在明确了合同定金生效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结语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定金的生效条件是确保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后能够履行合同义务的重要环节。合同定金的生效条件包括双方达成合意并签订合同、定金的支付方式、金额及时间明确、合同中约定的其他生效条件满足以及双方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在签订合同前,当事人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并在明确了合同定金生效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 商品房买卖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可以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