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自然人之间借款是否必须得签订书面合同 |
释义 | 根据该规定,对于金融机构的借款,我国法律、行政法规都规定应当采用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可以采用口头协议方式。但口头协议的最大弊端是发生纠纷时无法举证,除非对方承认借贷事实或有其他证据证明,否则难以确认双方借贷关系。 一、订立口头合同应注意哪些事项 1、产生纠纷的举证 主张方败诉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举证困难,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证据种类、证人证言,以及约定合同时的录音、录像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原告方在举证时,首先应该证明自己已经完成了合同中约定的内容。口头协议产生纠纷,在协商解决阶段,利益受损方的证据搜集是关键。 2、实践中规避风险 亲友之间,如果发生经济往来进行口头约定时,按照民间的习俗,一般不签订书面协议。针对这类口头协议; (1)慎重选择合同相对人,并着重考察其诚实信用状况,并对其进行资产考察; (2)应该找双方共同的亲戚或是毫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在三方都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口头协商; (3)如果发现对方有可能在日后履行合同中发生困难,最好要求对方提供担保人; (4)合同履行期间,也要及时关注对方的动态,并留下相关证据; (5)对涉及重大利益的合同,最好采用书面形式签约,以此来规避潜在的道德风险。 如果双方当事人长期通过口头协议进行合作,可以在后续履行口头合同中,通过书面、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方式来沟通,这些文件、信函、意见、信息沟通,也都会成为口头合同的有益补充和证明。亲友之间口头约定金额较大的借款合同,如果碍于情面仅进行口头协议,又缺乏第三人在场,最好能够妥善保存好银行提供的各种票据,尽量避免使用现金支付。 3、不宜采用口头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双方通过电子邮件、QQ聊天约定的合同,也可以视为书面合同,相比口头协议,书面形式的合同由于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权利义务都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能够提示当事人适时地正确履行合同义务,当发生合同纠纷时,也便于分清责任,正确、及时地解决纠纷。在实践中,一般具有标的额大、合同内容复杂、履行期限较长等的合同关系,为慎重起见,要采用书面形式订立。 二、对于口头利息的约定其效力如何看待 口头约定利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借贷双方对于口头约定的利息均予认可,并对于口头约定的利率无争议。 应适用司法解释规定的关于利息、利率的一般原则处理。 第二种情形,借贷双方中的一方承认有口头约定的利息,另一方予以否认。 如果主张有利息约定的一方能提供证据,则应当认为双方是有利息约定的,如果对于利率约定难以查清,视为“利息约定不明”情形,按照本条解释规定,如果双方均为自然人的,利息约定不明时,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仅有一方是自然人或者双方均为非金融机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结合借款合同内容、并根据当地或当时人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第三种情形,借贷双方对于有利息约定事实予以承认,但在利率高低上存在分歧。 属于“利息约定不明”情形,借贷双方对于有利息约定是实在存在的,但对于利率高低双方各执一词,根据本条解释规定进行处理。 三、有借条但是钱打到其他账户上是否可以 有借条但是钱打到其他账户上是可以,不是本人账户转账的债权人可以要以要求债务人还款,只要能证明有出借行为即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七条 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可见,在对方无法举证证明双方之前存在其他债务的情况下,凭转账记录是可以要回借款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