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二级工伤赔偿标准最新规定 |
释义 | 员工在工作期间受伤是否赔偿?赔偿标准是什么?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被认定为工伤的员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月度伤残津贴。二级伤残员工获得25个月工资的补助金和本人工资的85%的津贴。退休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若低于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法律分析 员工在工作期间受伤的,用人单位是否赔偿?有什么赔偿标准?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工伤赔偿相关问题。 首先,员工在工作期间受伤,要想用人单位赔偿的,应当先申请工伤认定。只有认定为工伤的,用人单位才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其次,如果被认定为工伤的,员工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由参保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相应的补偿。 最后,如果被认定为工伤二级伤残的,其享受的保险待遇标准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二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是: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拓展延伸 工伤赔偿标准调整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分析 工伤赔偿标准的调整对企业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工伤赔偿标准的提高,企业需要承担更高的赔偿责任,这将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工伤赔偿成本的增加可能导致利润减少,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此外,调整后的工伤赔偿标准也可能引发员工的索赔意识增强,导致更多的工伤索赔案件,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法律风险和管理负担。因此,企业需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以减少工伤赔偿的风险和影响。 结语 工伤赔偿标准的调整对企业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标准提高,企业需承担更高赔偿责任,增加成本压力。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赔偿成本增加或影响正常运营。调整后的标准可能引发员工索赔意识增强,加大法律风险和管理负担。因此,企业需调整策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减少赔偿风险。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