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犯罪中主观故意是否可以被推定? |
释义 | 法律分析:在职务犯罪中,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和意图。但在实践中,有些情况下难以直接证明犯罪人的主观故意。因此,是否可以通过推定的方式认定犯罪人的主观故意成为关键问题。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故意犯罪:(一)明知是违法的行为而实施的;(二)预见是违法的行为而实施的,但仍然实施的;(三)明知有可能实施违法行为而予以实施,或者明知可能发生严重后果而予以实施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辩解、抗辩或者不承认罪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性质、情节和证据推定其犯罪的主观方面。”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百七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辩解、抗辩或者不承认罪行的,应当按情节推定其犯罪的主观方面。” 结论:在职务犯罪中,如果无法直接证明犯罪人的主观故意,可以根据案件的性质、情节和证据等因素进行推定。但推定应当具有依据和合理性,不能凭空臆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