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死刑数量与毒品犯罪的关系如何?
释义
    毒品运输罪的主要特点及构成要件:量刑标准根据毒品种类不同而异,达到一定数量可判死刑。客观要件是指行为人进行毒品运输行为;主体要件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可成为本罪主体;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明知运输毒品且故意为之,过失不构成犯罪。本罪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但不排除其他目的。未满16周岁的人贩卖毒品需负刑事责任,14-16周岁的人参与可不追究责任。
    法律分析
    可以判死刑的量因毒品种类不同而异,达到以下量的可以判死刑(注意:是“可以”判死刑,不是必然判死刑):
    1、鸦片1000克以上;
    2、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
    3、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一百克以上;
    4、大麻油五千克、大麻脂十千克、大麻叶及大麻烟一百五十千克以上;
    5、可卡因五十克以上;
    6、吗啡一百克以上;
    7、度冷丁(杜冷丁)二百五十克以上(针剂100mg/支规格的二千五百支以上,50mg/支规格的五千支以上;片剂25mg/片规格的一万片以上,50mg/片规格的五千片以上);
    8、盐酸二氢埃托啡十毫克以上(针剂或者片剂20μg/支、片规格的五百支、片以上);
    9、咖啡因二百千克以上;
    10、罂粟壳二百千克以上;
    11、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运输毒品构成要件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行为人进行运输毒品的行为。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根据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对于运输毒品犯罪,只有达到十六周岁才负刑事责任。对于被利用、教唆、胁迫参加运输毒品犯罪活动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可以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毒品而运输,过失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明知是毒品,而是被人利用而实施了运输的行为,就不构成犯罪。一般是以营利为目的,但也不能排除其他目的,法律没有要求构成本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不同种类的毒品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判处死刑。运输毒品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运输毒品的行为是客观要件,而主体要件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主观方面,运输毒品罪需要故意且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犯罪。此罪的目的一般是以营利为主,但也可能存在其他目的。
    法律依据
    戒毒条例(2018修订):第四章 强制隔离戒毒 第三十二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脱逃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立即通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追回脱逃人员。被追回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当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脱逃期间不计入强制隔离戒毒期限。被追回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四十一条 对被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七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三百五十六条 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4: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