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酒后驾车逃逸的法律惩罚 |
释义 | 酒驾逃逸将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处罚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根据情节轻重而定。肇事逃逸的行为包括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驾车离开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处理义务、离开医院等。这些行为都有可能被认定为肇事逃逸,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一、酒驾逃逸怎么罚 1、酒驾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处罚有:行为人因为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行为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哪些行为会被认定为是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结语 酒驾逃逸严重危害交通安全,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对于交通肇事罪,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罚。行为人因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在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将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若逃逸致人死亡,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酒驾逃逸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请广大驾驶人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保护他人安全。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