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共同犯罪处罚原则的概述 |
释义 | 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首要分子及其他成员负刑事责任;对主犯全部犯罪处罚;确定教唆犯责任;从犯可减轻或免除处罚;被胁迫犯罪可减轻或免除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二十六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为主犯,对首要分子按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主犯按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法律分析 我国的刑法对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作出了规定。一般情况下,处罚原则通常是: 1、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仅要负刑事责任,其他成员也要负刑事责任; 2、要对主犯参与、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 3、确定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4、从犯会从轻、减轻处罚、免除处罚; 5、被胁迫犯罪的,根据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法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拓展延伸 共同犯罪的法律责任分担原则及其适用条件 共同犯罪的法律责任分担原则是指在多人共同参与犯罪行为时,根据各自的犯罪行为和过错程度,对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的法律责任分担原则主要包括主犯与从犯的区别、共同犯罪的共同犯与从犯的责任分担、共同犯罪的共同犯与从犯的刑罚量刑等方面。适用条件主要包括共同犯罪的实施行为具有共同犯罪的主观故意、共同犯罪的实施行为具有共同犯罪的客观事实、共同犯罪的实施行为具有共同犯罪的结果等。共同犯罪的法律责任分担原则的适用,有利于准确判断各参与人的犯罪责任,维护社会公正与法律尊严。 结语 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法条规定,共同犯罪的法律责任分担原则主要包括主犯与从犯的区别、共同犯罪的共同犯与从犯的责任分担、共同犯罪的共同犯与从犯的刑罚量刑等方面。这一原则的适用条件包括共同犯罪的主观故意、客观事实和结果等。通过准确判断各参与人的犯罪责任,这一原则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与法律尊严。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