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做伪证会受到什么刑罚?
释义
    伪证行为在刑事诉讼中会受到刑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尚未构成犯罪者可处拘留和罚款,构成伪证罪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一、做伪证会不会判刑
    1、做伪证会判刑,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做伪证会被怎么处罚
    尚未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拓展延伸
    假证罪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假证罪是指故意伪造、变造、买卖、出具或者使用虚假证件、证明文件,以达到欺骗他人、逃避法律追究等目的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有假证罪的,将面临严厉的法律责任。根据具体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假证罪属于犯罪记录,将对个人的信用和社会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我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任何伪证行为,以免承担法律责任和不良后果。
    结语
    伪证行为严重损害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信任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对于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一般情况下,做伪证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未构成犯罪的伪证行为将受到拘留和罚款的处罚。因此,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请大家切勿从事伪证行为,以免承担法律责任和不良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六章 证据 第七十二条 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六条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拒不签署或宣读保证书或者拒不接受询问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案件情况,判断待证事实的真伪。待证事实无其他证据证明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不利于该当事人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五条 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9: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