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 刑法 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 单位犯罪 ,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 盗窃罪 ,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 故意伤害罪 ,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 失火罪 ,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 诈骗罪 ,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 贩毒罪 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主要指犯罪时的情形而决定的。一是犯罪者的犯罪行为与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相吻合,这样就构成了犯罪依据和犯罪事实。再有就是犯罪者的罪行达到了犯罪的违法条件,这类案件也是我国法律所不允许的。大家要特别注意。 法律客观: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