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未遂电信诈骗的刑罚如何?
释义
    我国对电信诈骗未遂实施严厉打击,发出了打击电信诈骗的信号。虽然未遂诈骗没有直接危害后果,但其干扰了电信秩序,具有恶劣社会影响,符合刑法的要求。这表明电信诈骗者不再享有违法成本小的优势,将面临严肃判刑和处理。我国对电信治理和犯罪管理严格,对诈骗未遂者会施以相应的处罚,同时也会考虑减轻处罚以维护法律公平和经济平衡。
    法律分析
    一、我国对电信诈骗未遂一般判几年
    实施了诈骗行为,不管是既遂、未遂,都构成诈骗。诈骗未遂以诈骗罪定罪,未遂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首先,发出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的一个信号。无法否认,如果放在以往,对于这样的电信诈骗未遂,虽然也具有了违反刑法的要件,但由于并没有大力打击,往往都可能会被轻微判刑,甚至教育罚款、免除刑罚。但现在,随着电信诈骗案件的高发、危害性的进一步凸显,以及社会进一步呼吁严厉打击,这样的电信诈骗也被判刑罚了,而且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就高不就低甚至顶格处罚,无不发出了国家有关方面呼应民意、着眼实际、加重电信诈骗打击的有力信号,告诉社会,电信诈骗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时候已经不复存在,是对社会呼吁严肃打击电信等诈骗的积极正面回应。
    其次,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就事论事讲,表面看彭某虽然实施了发送虚假短信诈骗的事实,具有诈骗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动,但由于没有诈骗得手,也就是没有引起直接的危害后果,不符合刑法所需要的“四要素”。
    但深入来看,彭某一天内利用伪基站发送7万余条虚假短信的行为,已经严重干扰正常电信秩序,具有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而且利用伪基站发短信也是对国内电信运营信号秩序的干扰和破坏,具有了客观严重的危害后果。
    也就是说,彭某发送虚假短信虽然没有发生骗到人等直接危害后果,但却具有社会影响恶劣和很大程度上干扰电信信号正常运行的危险后果,符合刑法所需要的“四要素”,按照犯罪未遂也是应该被刑罚的。
    这也告诉社会,电信诈骗,不是一定要诈骗后果真的实实在在发生了,才判刑罚,而是只要主观上具有了诈骗故意,而且短时间内通过一定方式(发诈骗短信)实施了,而且具有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就可能按照法律被严肃判刑和处理。换句话说,电信诈骗者不要再抱着电信诈骗违法成本小的想法,任性胡为了。
    在我国对电信的治理和相关的犯罪人员管理尤为严格,相关的当事人在进行这类犯罪时,即使诈骗未遂的,也会对这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但在处罚时会对这类人进行相关的减轻,合法的维护我国的法律公平,维护社会的经济平衡。
    结语
    电信诈骗未遂一般判几年,我国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日益加大,无论是既遂还是未遂的诈骗行为都构成犯罪。这种改变发出了国家对电信诈骗的严厉态度,向社会传递了打击电信诈骗的强烈信号。此举不仅是对社会呼吁的积极回应,也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提醒人们电信诈骗不再容忍。同时,对于未遂诈骗案件,虽然可能没有直接危害后果,但其对社会秩序和电信信号的干扰和破坏已经具有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危险后果。这个判决告诉社会,只要具备诈骗故意和恶劣社会影响,即使未遂,也会受到法律的严肃处理。这样的态度将有效遏制电信诈骗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经济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