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工作规程
释义
    

法律主观:
    


    并不是所有的行政行为的作出都是合法的,有的是违法的,无论是程序违法还是使用法律依据违法等,都属于行为违法的范畴。一、查处行政违法行为的立案条件有哪些?执法机关发现有嫌疑的行政违法行为,达到什么标准或条件应当立案,目前并无具体的法律规定。从执法实践看,如果具备如下条件的一般都应立案:一是,待查事项属于法律调整的事项,或者说是法律调整的范围。不属于法律调整的事项,就无需立案;二是,属于本机关法定职责范围,也就说按照部门职责属于本机关管理的事项;三是,不能排除行为违法的合理嫌疑。执法机关发现违法行为,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能够认定外,通过其他途径例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投诉举报的、新闻媒体报道的或其他部门移交的等执法机关获得的信息,多数是一些违法行为的线索,或者说只能是怀疑所反映的行为可能违法,即可能涉嫌违法。如果执法机关通过一般的检查就能查清待查事实不存在,例如,有人举报某地有一个违法建筑,或者未办理某许可手续就进行建设,执法机关经检查发现并无此建筑物,或者当事人已取得了某许可,此时就无需立案了。但检查过程要有记录,经当事人签字,并妥为保存。执法机关查处行政违法行为,只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一般来说就应立案。也就是说,对于属于法律应调整及机关依职权应管辖的事项,只要有线索或证据怀疑行为可能违法,而通过其他办法又无法排除怀疑的,执法机关就应当立案,否则,执法机关就会存在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应查处而不查处的执法风险。二、对举报人举报的违法行为线索,执法机关是否都应当立案?一旦立案,就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办事,执法效率相对要低,而且执法机关的执法资源是有限的,执法力量普遍不足,如果将精力都耗在一些不具备立案条件的案件上,势必会影响对其他违法行为的查处。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查,根据初查结果,结合执法实践经验(即构成违法的可能性的大小)再决定是否立案查处,也是行政作为的表现,不宜认为不立案就是不作为。对于经初查而决定不立案查处的,执法机关应留有相关初查的证据,以备后用。三、被确认行政违法行为后行政机关要承担什么责任?在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之后,那么违法就是申请行政赔偿的一个点,只要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那么必然是会给作为行政相对人的老百姓造成损害,那么此时行政机关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赔偿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