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对个人影响几何?
释义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见规定了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予以封存,且不需要在入伍、就业时如实报告。
    法律分析
    影响不大。
    《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第四条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也即: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准确地说应是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刑法》第一百条
    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刑法修正案八》第十九条在刑法第一百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教育与社会庇护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对个人的教育和社会庇护产生重大影响。首先,教育方面,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可能导致学业受损,影响其未来的教育发展。犯罪记录可能使他们在学校面临排斥、歧视和社会压力,导致自尊心受损,学习动力下降。其次,社会庇护方面,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可能对其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长期影响。犯罪记录会被记录在档案中,雇主可能会对其持有偏见,限制其就业机会。此外,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在社会中被边缘化,难以融入正常社会生活。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庇护和机会,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结语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个人的教育和社会庇护产生重大影响。教育方面,犯罪记录可能导致学业受损,影响未来的教育发展;社会庇护方面,犯罪记录可能对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长期影响。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庇护和机会,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教育。
    对涉及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其法定代理人以外的成年亲属或者教师、辅导员等参与有利于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邀请其参加有关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可以自行或者委托有关社会组织、机构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社会调查;根据实际需要并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心理测评。
    社会调查和心理测评的报告可以作为办理案件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工作职责是:
    (一)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规划;
    (二)组织公安、教育、民政、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网信、卫生健康、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三)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四)对本法的实施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教育;
    (六)其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职责。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0:10:55